background

2025年3月22日 星期六

教育星空育才有道

親子之間:誠信為本,知錯能改

姜啟明

2016年10月15日

AA

姜啟明

2016年10月15日

0
0
0
AA

0
0
0
0
0
0
AA

2016年10月15日

姜啟明

2016年10月15日

姜啟明

【新三才首發】有次在路上跟兒子講一件事,他說我當天稍早有答應他可以去做某件事,但是後來我又告訴他不可以,還爭執說我沒有講過「答應他可以」那樣的話。他覺得我沒有誠信,就跟我說:「如果你對今天早上才講過的話都可以忘記,或是後來就改變說法,那我以後要怎樣相信你說的話呢?」

就在我還沒能反應過來的時候,他又補上了一句話:「我剛剛跟你講的這段話,就是你在我小時候有一次我說謊時,你自己對我講的。我今天就用同樣的話來對你講。」聽到這裡,我馬上明白了,我立刻向兒子道歉說:「對不起,爸爸沒有記得自己講過的話,是我的不對。如果你確實有聽到我說可以怎樣的話,那就照你的意思做吧。」

我之所以不再爭執或堅持說我自己沒有講過那樣的話,是因為如果我小孩都可以記得他小時候我告訴他的話,也身體力行了,那他的記憶力鐵定比我好,這是一方面;另一方面,如果我以前都這樣告訴他做人要有誠信,否則以後沒有人願意相信他的話,結果我自已也不知道到底有沒有講,卻又一直爭辯說沒有,那確實以後他就不知道該如何聽我的話了。

所以,我當下決定立刻道歉,承認是自己忘記了,是自己的錯,我會改過。這樣,我才可以讓小孩有一致的準則可以依循,否則,他下次就會知道,要求有誠信,只有在大人對小孩之間;而大人自己,就可以否認自己講過的話、做過的事,或因此爭執不休。這樣的雙重標準,是很難讓小孩信服且願意當成自身的處事準則的。

當今社會上,不論政治人物之間,或是商場上,不就是充斥著太多謊言、虛假、言行不一、不遵守誠信等惡行惡狀嗎?如果我不喜歡這樣的行為,可是當遇到事情時,我自己卻又是同樣沒有誠信的行為,那我又該如何面對自己呢?也就更不用說如何教育孩子了。

誠信為本,知錯能改,如此而已。

(作者:張季民)

(責任編輯:姜啟明)

(文章來源:新三才首發)

免费订阅精彩内容免费订阅

標籤:

评论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