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ackground

2024年7月26日 星期五

感悟健康养生之道

疾病隨著時辰走(圖)

張均威

2017年4月26日

AA

張均威

2017年4月26日

0
0
0
AA

0
0
0
0
0
0
AA

2017年4月26日

張均威

2017年4月26日

張均威

中醫學強調人與自然的關聯,這種人體與自然環境相通的思想稱為“天人相應”。它主要表現在人體生理功能活動、病理變化受自然界氣候改變、晝夜晨昏等因素的影響,而呈現一定的規律性,中醫總結為“血氣應時而至為盛,血氣過時而去為衰”。因為人體十二條經脈所屬的五臟六腑分別對應十二個時辰,所以不同經脈的氣血隨著時辰更替會出現盛衰變化。如果臟腑功能異常,在相應的時辰就會表現出特定的癥狀。

早醒難眠源於膽虛肝火。子時(23點~1點)和丑時(1點~3點)分別是膽經和肝經當令的時間。子時不易入睡,或者丑時易醒且難以再睡,這種情況多半是膽氣虛或肝火過旺導致的睡眠障礙。這類人大多還會有心煩易怒、晨起口苦等癥狀。

根據天人相應的理論,中醫有“肝應春”的說法。因此,春季養肝有助減輕和減緩肝膽病變的發生與發展。此時節宜多吃綠色蔬菜,如菠菜、香椿、春筍、芹菜等;經常出遊踏青,舒緩心情;每晚保證23點之前入睡,有利於肝膽經氣的疏通。

大便失調源於肺和大腸氣虛。寅時(3點~5點)和卯時(5點~7點)分別是肺經和大腸經當令的時間,這個時段肺臟和大腸氣血旺盛,表現為人體氣機調暢,大腸傳導糟粕的功能正常。如果肺與大腸功能異常,通常就會在這個時段出現氣機失調、大便排泄異常等問題,如“五更瀉”、凌晨咳嗽、哮喘等典型病症。早上醒來以順時針方向摩腹,有利於大腸的傳導功能,從而使大便排泄順暢。按摩太淵穴(位於手腕脈搏的外側凹陷處)則可以調養肺氣。

上午睏倦源於脾胃不足。辰時(7點~9點)和巳時(9點~11點)分別是胃經和脾經當令的時間,此時脾胃氣血旺盛,保證消化攝入的飲食和運化水液的功能正常,因此,上午人們通常精神振奮。但如果脾胃功能低下、氣血不足,就容易表現為上午明顯睏倦感,做事注意力不集中,精神萎靡等。《黃帝內經》有“五穀為養,五果為助,五畜為益,五菜為充,氣味合而服之,以補精益氣”的說法,具體在飲食方面,就是要重視早餐,平衡膳食,搭配合理。

胸悶煩躁上火源於心腹之患。午時(11點~13點)和未時(13點~15點)分別是心經和小腸經當令的時間,此時心和小腸的氣血充盛,心藏神,小腸受盛化物。心與小腸相表裡,兩者中有一個出問題,都會互相影響,表現為胸悶、心煩不安、喉嚨痛等不適。中醫養生學主張睡“子午覺”,即“子時大睡,午時小憩”。所以,午睡不宜過長,30分鐘左右即可,以保證心經氣血的充足,平衡陰陽,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作風險。

浮腫尿少源於腎和膀胱氣虛。申時(15點~17點)和酉時(17點~19點)分別是膀胱經和腎經當令的時間,此兩經氣血旺盛,努力排除身體的代謝廢物,水液代謝正常,才能保證人體“內環境”的潔凈。如果腎經虛衰,腎調節體內水液代謝的功能異常,或者膀胱經氣不足,人就會出現下肢浮腫、尿少身重等癥狀,下午尤其明顯。《黃帝內經》云:“腎出於湧泉”,意思是說腎經之氣如湧泉之水,源於足下,灌溉周身。睡前揉按湧泉穴(位於前腳掌中線的凹陷處)100次,可以起到養腎益精的作用,改善水腫癥狀。酉時揉按太溪穴(位於足內踝後方與跟骨筋腱之間的凹陷處)至酸脹感,可以增強腎臟的生理功能。

胸悶心慌源於心包、三焦不暢。戌時(19點~21點)和亥時(21點~23點)分別是心包經和三焦經當令的時間,此時心包與三焦氣血旺盛,可以保證人體氣機順暢,氣化功能正常。如果心包和三焦氣機不暢,人們就會在這個時段出現胸悶、心慌等不適感。此時敲揉、疏通心包經上的天泉穴(位於肱二頭肌的長、短頭之間)即可緩解癥狀。

了解人體生命活動的節律性,熟悉十二經脈氣血對應的十二個時辰,能夠幫助我們及時發現身體異常反應的信號,及早控制其發展。

(责任编辑:文恩)

(文章来源:网络转载)

免费订阅精彩内容免费订阅

標籤:

评论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