background

2024年9月10日 星期二

传统中国民风民俗

北宋人過大年(二):除夕、正月初一

姜啟明

2019年2月11日

AA

姜啟明

2019年2月11日

0
0
0
AA

0
0
0
0
0
0
AA

2019年2月11日

姜啟明

2019年2月11日

姜啟明

【新三才首發】除夕這一天,對於北宋皇帝而言,也是一個難得輕鬆的日子。皇宮中要舉行盛大的迎神驅鬼的「大儺式」,人們戴著不同的假面具,沿街遊行。午夜時分,宮中的爆竹聲連周圍的百姓都可以聽得見。

而對於普通百姓來說,除夕這一天有兩件重要的事情:一是吃年夜飯,二是守歲。

當一家人圍坐在一起,熱熱鬧鬧地吃年夜飯時,心中的溫暖是難以言表的。「魚」是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,「魚」和「餘」諧音,象徵「吉慶有餘」、「年年有餘」。北方過年還要吃餃子,是取新舊交替「更歲交子」的意思。

當然,餐桌上的酒也是必不可少的。喝屠蘇酒在北宋時期十分流行,因為屠蘇酒具有益氣溫陽、祛風散寒、避除疫病之邪的功效。「屠蘇」是一種草名,屠蘇酒據說是漢末名醫華佗創製而成,其用大黃、白朮、桂枝、防風、花椒、烏頭、附子等中藥入酒中浸製而成,後經唐代名醫孫思邈流傳開來。當時喝屠蘇酒與其他酒的喝法不太一樣。一般人飲酒,總是從年長者飲起;但是飲屠蘇酒卻正好相反,是從最年少的飲起,年紀較長的在後。宋朝文學家蘇轍曾寫《除日》詩道:「年年最後飲屠蘇,不覺年來七十餘。」其原因在於「少者得歲,故賀之;老者失歲,故罰之。」該風俗在整個宋朝都十分盛行。

年夜飯要慢慢地吃,從掌燈時分入席,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。到了午夜時分,人們開始燃放爆竹,以驅除鬼怪。宋朝之前的爆竹一種是把竹筒放到火堆裡燒,燃燒時竹節發出「畢剝畢剝」的聲音;一種是唐時把硝石裝在竹筒裡的「爆竿」。宋朝時,因為火藥的發明,爆竹改用紙頭筒扎火藥和麻莖裹火藥編成串來點放,當時稱為「編炮」(即鞭炮),並自此開始普及。在聲聲的爆竹聲中,人們對新的一年充滿了無限的憧憬。

燃放完爆竹後,人們回到屋中的第一件事就是拜天地、迎神、祭祀祖先。大人們還要給小孩子壓歲錢。之後,大家繼續圍坐在一起,聊天、遊戲,通宵達旦,謂之「守歲」。

正月初一

正月初一一大早,人們就開始互相慶賀,謂之「拜年」。家中晚輩要向長輩拜年,左右鄰居或親朋好友亦相互登門拜年。對於一些達官貴人來說,如果鄰居親朋太多,難以登門遍訪,就差遣僕人帶名片去拜年,稱為「飛帖」;而一些人家門口也會貼一紅紙袋,上寫「接福」二字,乃為承放飛帖之處。宋人周輝在《清波雜誌》中說:「宋元佑年間,新年賀節,往往使用傭僕持名刺代往」。這一影響後世的習俗正是起源於宋朝的上層社會。今天的賀年卡應該與其有著同樣的功效。

在這一天的北宋都城開封,開封府放「關撲」三日。「關撲」是類似後世賭擲財物的一種活動,帶有博彩的性質。人們或以銀錢,或以其他物件,作為賭博的內容。在開封主要的街道上,立著許多綵棚,有賣首飾、衣著、鞋子的,有賣化妝品的,也有賣鮮花和好玩的物件的,還有歌舞百戲,甚至還有小吃店。許多人,包括那些貧窮之人,都穿著新衣來這裡逛街,真是人聲鼎沸,車馬交馳。

而皇宮中則在這一日舉行盛大的朝會,皇帝接受大臣及外國使節的朝賀。但見大殿上儀仗威嚴,百官冠冕朝服排列左右。各州依次呈上進貢的物品,隨後是來自遼國、西夏、高麗、回紇、大理、大食等國的使者上殿朝拜,獻上貢品。大宋皇帝分別賞賜。朝會之後,各國使節亦在京都遊玩。

(責任編輯:姜啟明)

(文章來源:新三才首發)

免费订阅精彩内容免费订阅

標籤:

评论留言